行成于思 Students and Parents

苏中园区校离 “碳中和” 还有多远?

 


 引  言  


    3月24日,学校樱花盛放,绿意盎然,在学校国旗下讲话中,西马学子提出了充满挑战性的问题:苏中园区校离“碳中和”还有多远?

    是的,对于以“湿地文化”为特色的我校而言,“碳中和”不是一道科学题,更是根植于校园文化,融入学校血脉,理当成为所有人必然追求和生活日常的必答题。

    当晨风轻拂新栽的树苗,当回收箱盛满循环的期待,西马学子正书写属于Z世代的生态答卷。从数学建模到硬件监测,从废纸回收到树木认养,每一次行动都在拉近园区校与“碳中和”的距离。

    未来,我们期待在校园“碳中和”项目上持续升级——扩建湿地生态园,建设“碳中和主题研学中心”,开发“碳足迹追踪”校本课程;推行“零废弃校园”计划,成立由学生自主管理的生态委员会。

    从校园出发,让我们的每一寸足迹,都通往更可持续的明天。
 

 

苏中园区校离 “碳中和” 还有多远?


2025年3月24日





 
    全球气候治理的三十多年历程,既是一部人类应对危机的探索史,更是一场关于“责任”与“行动”的深刻启示。上世纪九十年代,《京都议定书》试图用刚性规则约束排放,却因少数国家的退出与发展中国家的缺席,让“强制减排”的理想在现实中举步维艰;二十年后的《巴黎协定》选择让国家自主参与到这一过程中,用“自主承诺”唤醒每个国家、每座城市、每个公民的责任感。从“被动履约”到“主动担当”,从“自上而下的约束”到“自下而上的觉醒”,这场变革告诉我们:真正的碳中和,不仅需要国际规则的推动,更需要根植于每个人心中的使命感。

    改变未来,道阻且长,因而需要从改变现在开始。接下来,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碳中和项目:我们的课题名称叫《园区校离碳中和有多远》。


    “ 我们希望启动一个十年、二十年的项目,建立一个长期的数学模型。
大到园区校的能源消耗,植被情况;小到每位同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,用数学和信息技术所建立起的模型都可以将其囊括其中,科学测算苏中园区校“碳中和”进程,这是我们为碳中和提供的软件基础。”


     我们计划设置一些二氧化碳浓度检测装置,建立一些人机交互平台,用以收集数据,这些数据能够帮助我们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,进而可以在长期的尺度上维护这一碳中和项目,让这条路上的每一步都走得更稳。这是我们为碳中和提供的硬件基础。
现在,我们的方案已经有了初步的实施。初一年级的“马小西”们开展了关于园区校植被情况的调查,希望通过建立“绿色银行”的方式来提供最有价值的数据。碳中和从不是一件遥远的事,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为之做出自己的贡献。

    希望每一个园区校人都能积极参与,让我们一起掀起园区校碳中和的浪潮吧!
 




 
    大家好,我是高二(1)班的管玥涵。你们还记得“废纸宝宝”项目吗?每回收1公斤废纸,就能为地球留住17棵树的呼吸。全 校同学累计回收的废纸,换回的不仅是厕纸,更是一份“资源循环”的生态承诺。那些被拾起的塑料瓶,经过分类后重获新生,让废弃之物有了绿色归宿;社团招新时的跳蚤市场,让旧课本、文具在交换中延续价值。这些不是废弃品,而是被重新发掘出的宝藏。


   “ 让我们继续携手,用行动诠释责任:加入"废纸宝宝"回收计划,让资源循环永续;在跳蚤市场交换创意,用低碳方式延续物品价值;在雷锋日以物换物,收获惊喜的同时也传递善意。”


    每一份参与都在为校园增添绿意,每一次坚持都在为地球播撒希望。青春当与绿色同行!让我们加入碳中和校园的践行者行列,用点滴行动构筑生态未来,让绿色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!
 





 
    相信大家对于低碳生活已经有了许多了解。那作为学生的我们,如何在一天中践行低碳生活呢?
 


    “ 清晨,闹钟响起,阳光正悄悄爬上窗台。洗漱时关紧水龙头,不让一滴水白白流走;背上书包,和父母约定步行或搭乘公交、地铁上学,让晨风代替汽车的轰鸣;走进校园,每一处细节都能成为实践低碳生活的契机。午餐时间,“光盘侠”就是我们最朴素的环保身份!翻开作业本时,看看正反两面是否都充分利用;废纸和空瓶也可以收集起来,开启它们循环再生的旅程。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时记得关灯,让节约用电成为我们无声的默契。”

    同学们,低碳生活是藏在每个选择里的温柔力量,微光吸引微光,日复一日的坚持,清澈的蓝天会记住少年们的选择,轻盈的白云将写下我们与未来最浪漫的约定:此刻坚持的每件小事,终会在时光里长成一片森林!   



 
    大家好,我是西马国际2班的朱逸轩。植树,是一场与自然的美好对话。每一棵树苗的栽种,都是为地球种下一份未来。它能防风固沙、涵养水源,为无数生灵构筑家园;它能净化空气、降低噪音,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清新宁静;它更能美化校园,为我们营造充满生机的学习氛围,舒缓学习的压力。因此,今天我站在这里,代表学生会向大家发出倡议:积极参与植树活动,为校园和世界播撒绿色希望!

    校园是我们共同的家,让它绿意盎然是我们的共同心愿。或许你觉得一棵树苗微不足道,但是种一棵树苗,就在园区校留下了属于你的独特的印记,在园区校留下了一个念想。细心的同学也许已经发现在小木桥的南面多了一颗紫玉兰树。没错,这是我们第二十届学生会主动为学校捐赠的树。学生会会定期给小树浇水、施肥、松土、让它茁壮成长。希望同学们能紧跟学生会的脚步,积极自发参与到植树活动中。
 

     “ 青春正当时,植树正当时。 让我们行动起来,以青春之名,植下希望之树,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,共同描绘绿色校园,为建设碳中和园区校贡献自己的力量!”

“ 老师们、同学们、朋友们:学生会行动起来了,也已经有老师、班级行动起来了,为我们最热爱的这片西马斜塘捐赠树木,增添绿色。    我倡议更多的人也行动起来,大家大家走出办公室,走出课堂,种下一棵属于青春的树,属于生命的树,让笔尖的环保宣言在土壤里生根,让低碳生活的理念随着树冠舒展,让“碳中和”在苏中园区校早日实现!”


     2025开启园区校新的十年。那么,再回到这个问题:

    苏中园区校离“碳中和”还有多远?
    相信在我们的研究和大家的行动后,我们能够共同得出一个响亮的答案。当30年后的学弟学妹翻开校史,他们会看见这样的记载:"2025年的学长们,用青春热血在校园种下了整个春天。"

 




标签:
转发此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