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推送 School Profile

他们不是超人,却总能出现及时

 

引  言  


    今天是5月12日,我们迎来了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,我们不仅重温防灾知识的重要性,更深刻体会到"责任"与"奉献"的份量。

    说到奉献,小编不禁想起学校这群可爱的"红马甲"们——西马志愿者团队。从维护校园秩序到传递温暖爱心,哪里有需要,哪里就能看到他们的身影。他们已然成为校园中最温暖、最有力量的一道风景线。

    正如《志愿者之歌》所唱:“远望我是一道风景,走近就在你的生活。”他们不声不响,却总在关键时刻出现,带来安心与温暖。
 




 

他们不是超人,却总能出现及时


2025年5月12日




 
 
    我校西马志愿者团队由四大团队组成:即西马博物馆、美术馆志愿者团队,艺体礼仪志愿队,国旗班志愿队,未来责任志愿者团队。

    本学年至今,我校志愿团队累计服务1822小时;西马志愿者团队共回收废纸873千克;西马博物馆累计接待约1.2万人次,23支团队;艺术志愿队共进行公益演出7次;国旗班共执行升旗33次。

    这一学年,我们相继开展了图书整理项目、废纸宝宝项目、配送《关心下一代周报》项目等。我们接待了苏州广电的小记者,还有来自多所小学和中学的同学们。我们迎来了廿载校庆、樱花吹雪。我们全力以赴,为老师、同学、观众、访者提供了优质的服务。
 



 
    在西马博物馆里,有一件镇馆之宝——良渚玉琮。数千年前,古人用简陋的工具,在坚硬的玉石上雕刻出神秘的纹饰;五千年后,当我们凝视它时,仿佛能触摸到先民对天地的敬畏与对美的追求。每一次讲解,我都会告诉参观者:‌每一件文物都不是冰冷的器物,而是一个文明跨越时空的“信使”。‌

    作为志愿者,我常被问到:“历史和我们有什么关系?”我想,答案就藏在博物馆的三个展馆里:无论是在在湿地生活馆,还是在文明馆的玉器前,我们凝望着,明白了中华文明从未断裂,是因为总有人在守护、在传承。

 “这份传承的责任,如今落在了我们肩上。‌历史从不只属于过去,它需要我们以年轻的声音讲述、用创新的方式延续。当我站在西马斜塘,穿上志愿者马甲时,我不仅是历史的倾听者,更是未来的见证人。”

    让我们以少年的热忱,守护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文明之火,让五千年前的月光,依旧照亮今天的征途!
 
 


     每一次升旗,都是对初心的坚守;每一次训练,都是对意志的磨砺。寒风中的军姿,烈日下的正步,我们用汗水诠释责任。晨光熹微时,我和国旗班的伙伴们已经开始练习正步,以崭新面貌迎接第一缕朝阳;暮色苍茫际,我们用最庄重的礼节珍藏这片鲜红,正步踏响的不仅是青石地面,更是新时代青年的担当!

     作为校园志愿者团队的一员,我们不仅守护着国旗,也守护着许多平凡却重要的时刻。校运会上我们手擎校旗,展示西马风采;接待外宾时,我们昂首阔步,诠释青春内涵。

     这面旗帜教会我们,伟大往往寓于平凡——心系祖国,再简单的动作都能成为神圣仪式。我们以毫米级的精准丈量爱国情怀,用分秒不差的严谨书写青春信仰。我们将继续在各自的位置上,把每次守护都做成发光的刻度。因为真正的担当,永远生长在贴近大地的土壤里。
 



 
     校庆排练磨红的指尖、充满褶皱的乐谱,在掌声响起时都化作了光亮。课间改编的校歌在走廊跳跃,画纸上的合欢花在颜料中舒展——这正是我们作为艺术志愿者的使命:用青春的温度焐热每个平凡的日常。

    艺术从来不是冰冷的展示。琴弦震颤时的呼吸,画笔摩擦纸面的沙响,都是志愿者在传递心跳的温度。那些被我们抚摸过的乐器,修改过的乐谱,甚至合唱台阶上的小小刻痕,都是生命温度留下的印记。
 




标签:
转发此文